基辅那边传来一句话,轻飘飘的:“红军城并不重要。”
这话听着真耳熟。就像之前丢了库皮扬斯克,他们也说过类似的话来找台阶。舆论场也是战场,失败总得有个体面的说法。可前线的士兵不这么想,对他们来说,这座经营多年的要塞,就是他们的命。
社交媒体上那些零散的画面,比任何官方战报都真实。亚速营的残兵和一些外国面孔,正狼狈地向西边跑,那不是撤退,是逃命。有人上传了沿途的视频,背景里是挥之不去的炮火声;有人发出最后一条求援信息,然后就再没动静。10月6号晚上,俄军冲进城区高楼的那一刻,防线就像一张被捅破的纸。
真正要命的,不是正面冲锋,而是一条路,T-0514公路。这条不起眼的道路被俄军死死卡住,红军城的后勤就断了。补给进不来,弹药告急,伤员也送不出去,乌军彻底成了困兽。英国志愿者组织的前线报告里提到,已经出现了好几批小规模的集体投降,士兵在密集的火力下,主动放下了武器。这不是背叛,是绝望。
这一幕,在巴赫穆特战役里早就演过了。同样是缺乏火力支援,同样是打到弹尽粮绝。历史在重复,只是换了个地名。
基辅那道“停止增兵”的命令,其实来得一点也不意外。外界看是认输,实际上是油箱里真没油了。为了反攻多布罗皮利亚,预备队早就被打散了,第10军的三个旅自己都陷在半包围圈里,哪还有人手去救红军城?更别提10月初乌克兰国内的能源设施遭到大规模袭击,苏梅这些地方大面积停电,后方都自顾不暇,拿什么支撑前线的高强度作战?
国内的强制征兵搞得怨声载道,民众想不通,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上战场去填一个无底洞。前线的士兵也在问,我们到底在守什么?所以,基辅的“战略放弃”,不是认怂,是终于认清了现实。再往里填人,就是把更多生命推进火坑。
红军城的失守,让整个顿涅茨克战线松动了。这座城市北边连着克拉马托尔斯克,南边能控制顿涅茨克市,现在这里被撕开一个大口子,俄军的下一步路线图清晰得可怕:从红军城出发,一路向西,把顿巴斯剩下的乌军据点一个个啃下来。
俄罗斯那边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国防部发言人称其为“年度大捷”,媒体开足马力宣传,目的很明确,给国内打气,也给外面看看,俄军的实力还在。尤其是在西方援助越来越慢的背景下,一场实打实的胜利,比什么都有用。
这场胜利的影响正在蔓延。波兰领空最近几次出现俄军无人机越境,北约除了抗议几声,也没什么实际动作,显然是不想被直接拖下水。这种态度,让基辅的处境更孤立。随着战线一步步后退,未来谈判桌上的筹码,只会越来越少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前几天的文章就指出,乌军的后勤体系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从战场到后方,每一条防线都在被时间消耗。或许,未来的焦点会转移到第聂伯河,乌军能不能在那里稳住阵脚,谁也说不准。
但红军城,确确实实地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节奏。谁能熬下去,谁才能赢。
现在,俄罗斯已经先笑出来了。
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